謝謝老師要我分享,讓我有機會再一次檢視和反省自己。
經中曾說:五蘊像五個拔刀的賊,也有形容五蘊如毒蛇的, 使眾生苦迫、輪迴在生死的也就是這五蘊。色是物質的, 受想行識是精神的。生命的本質是剎那生滅、遷流不息的, 五蘊身心也是因緣和合組織而成的,它沒有自主性, 因而產生種種的苦。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嗔會、求不得、 五蘊熾盛苦。
凡夫執著五蘊身心是我,或是我的。遇到苦就想要排除, 遇到樂就會貪求或黏著,這是眾生的習氣,無可厚非。 但今天我們來學佛,追求的是要減輕煩惱、改變習氣,使身心輕安, 進而了生脫死、成佛道。我們還要繼續用無明來主導我們的生活嗎?
舉個例子:樹上的葉子落下或遠方發生了災難, 你可能並無太大的反應,因為你不認為和自己有關。 假設心愛的人或權位、財富或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脅, 或瀕臨死亡的邊緣,那就會感到無比的痛苦。原因是因為你染著他, 看作是「我」或「我的」。
要在五蘊這部份用功,應該是從無常觀下手。《阿含經》 中有這一段話:「當觀色無常,如是觀者則是正觀, 正觀者則生厭離,厭離者喜貪盡,喜貪盡者,說心解脫。如是觀受、 想、行識無常,如是觀者則是正觀,正觀者則生厭離, 厭離者喜貪盡,喜貪盡者,說心解脫。」色是很容易看到變化, 譬如少年的我、青年的我、中老年的我或未來即將死掉的我, 到底那一個才是我呢?受是指根、境觸對時,內心的情緒作用。想就 是取相,因著樂受或苦受,而引生的貪著、嗔心或妄想、胡思亂想。 行是造作,就是接續受、想而引發的身語意業。識就是心識, 有了別的作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